吳遜鵬
所在大學 | 迪堡大學 20000美元/年 畢業學校 | 27中學 SATⅠ | 2000 TOEFL | 92
有過這種感覺么?像是向陽生物,在初中里的某個下午,
忽然覺得關節酸痛,而第二天早上欣喜地發現自己又長高了一點。
——題記
盡管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所謂的三好學生,尊師重教,成績也還說得過去,但對于國內的教育體制和中高考的質疑的態度卻是由始貫終的。從六歲到十八歲,整整十二年,我最美好的日子始終是花費在與一百分、優良差及格以及鮮紅的不及格做著你死我活的糾纏上。
膩歪。
中高考就像是壓縮,三年鮮活的日子被壓成了一張薄薄的劣質紙。中考最后一天下了小雨,走出考場后覺得四周充滿了寒意,覺得好像是過了一個世紀,那些通宵背下來的題目轉眼就忘個干凈。
而十五天后,一個小分數條就是我的價值。
失利與不甘。而自己也在提醒自己:沒事,還有高考呢,金子到哪都發光。知足吧,這高中盡管自己不喜歡,別人挖門盜洞想進還進不來呢。

媒體上常常會報道那些諸如哈佛女孩、耶魯才子的新聞,聽說他們也要考試,考什么SAT,美國高考。我總覺得他們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異類,而也就常常弱智地自己問自己:我也想去,但那得做多少本數學練習冊才能去得了?萬一沒考好呢,多劃不來。后來才知道,原來人家美國高考一年可以考好幾次,不滿意可以再考,什么時候你考高興了什么時候拉倒。
我不崇洋媚外,但就是覺得人家美國的考試人性化,再看看自己,英語底子還算可以,也有信心能考好這SAT,畢竟心里有底:考不好我可以再來,何不放手一搏。
于是去年年初開始在斯坦福國際英語接受美國高考的培訓,時間緊迫,留給自己的只有兩個月的學習時間和一個月的集訓時間。沒有基礎,想達到個高水平顯然不現實。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斗爭也在時刻折磨著自己,萬一美國大學沒考上,中國高考的機會也沒了。十多年來第一次覺得自己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于是那段時間,分外刻苦。
而當六月中旬Collegeboard公布成績的那一刻,終于明白,原來自己也是可以去到比清華北大還要好的學校的。
自己也心知肚明:我還可以更好。
有個很文藝的詞叫“蛻變”,我更愿意叫它拔節。蛻變只有一次,相反,只要有陽光,拔節就不會停息。
終于,十月,自己的SAT成績從零基礎的1430提高到了2000,卻依舊不滿足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只要有更多的時間。但日程不允許自己這樣做,我不得不備戰其他的科目考試,讓自己在眾多的申請者中具有競爭力。
隨之到來的十二月又要面對焦頭爛額的申請,艱難的抉擇,浩如煙海的材料。我是懶人,但我清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好朋友提過一句話:浮生怎得半日閑。不無道理。
很快接到了普渡大學和愛荷華大學的錄取通知。盡管并不滿意,心中卻依舊竊喜,因為這兩所學校并不亞于北大清華。很快,除夕前夜再度接到通知,福克斯排行榜排名第十二的文理學院決定錄取我,并提供每年兩萬六千美元的獎學金。但這依舊不是自己的夢想學校。
又是一個春夏秋冬,收獲的卻不僅僅是英語水平的提升和錄取通知。回想起自己做出赴美求學的決定時,總會覺得那是一場對于命運的豪賭,籌碼是對于高考的放棄。而當我真正認識到成本是多么巨大的時候,我想我的人格高度就像是大雨過后的竹子一樣不斷提升著,也就算是拔節了。幸好,滿盤皆輸的人不是我,因為責任和信念在這場賭博中占了上風。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當然,還有珍貴的友誼。那種并肩戰斗過的兄弟情,是一群拿自己未來當賭注的瘋子在競爭和鼓勵中積累下的感情。或許未來我們不會在一起讀大學,但相信,若干年后重逢時,我們依舊是那么一群勇敢的戰士。
如果把時光追溯到幾年前,自己或是認為那美國高校是始終位于不現實的童話和傳說中的,與現實天涯之隔。
然而,咫尺即天涯,天涯亦咫尺。
寫到這里,我想我始終在回避一種電視推銷的亢奮口吻,但又不得不說明,斯坦福國際英語的老師不單是傳道授業,他們更像是自己的家人,那是溫暖和諧的,他們會用自己的努力,為你的未來加上一把保險。
親愛的,敢用你的未來賭上一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