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妍妍
林妍妍 | 所在大學:弗吉尼亞大學 | 畢業中學:東北育才中學(09屆) | SAT I 2100 作文滿分 | SAT II 2400
我在美國這邊讀書這幾年,發現去香港考SAT的人越來越多;最近轉轉人人,國內的高中同學都在討論GRE,GMAT什么的。國內現在準備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自然也就有許多人提出了一些擔心,譬如說到美加香港之類的留學生多了,海歸回國會不會直接轉型成海帶,還有什么到處都可以聽到中文會不會留學幾年回來還是“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的程度。就我個人角度來看,這股留學熱雖然有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像上面提到的這些,但與此同時也提供了許多機遇。比如說,在國外找到工作的中國人前輩越來越多,那么最近幾年出國的學生在美國就業的幾率就相應的增大了 – 不光是因為中國人之間的交往比較容易,更因為許多以前沒有招過留學生的中小型公司一般都不了解工作簽證的流程,所以他們也就在招聘過程中完全不考慮留學生;而現在有很多有實力的留學生得到了他們的青睞,所以這些公司也就會去試著了解并完善他們的人力資源管理,為以后招更多的留學生提供了便利。另外,就像美籍華人黃西博士說的那樣“At least I could do one thing better here in the US than in China: being ethnic”。在國內,我們聽人說鐵嶺是大城市都當作笑話,但在美國它確實可以算得上一個大城市 -- 我所在在的弗吉尼亞州不過有800萬人口,和沈陽等同。中國人口眾多,所以注定了學生們競爭大,壓力大,所有人都爭取做到最好;而在美國,它提倡的是每個人的獨特性,由不同文化所帶來的不同思維,再加上中國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很多美國人都愿意聽到中國留學生的見聞和見解。另外,總的來說,中國的高強度高中教育給學生們打下了良好的數理化基礎,大多數學生出國來讀商務,經濟,數學,工程之類的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以至于在畢業找工作或者進一步深造的時候處于優勢。

對于現在下定決心想出國的同學,我列了下面幾點建議,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
盡量多為大學學習打出提前量:雖然說美國的大學課業不至于讓人每天只睡4個鐘頭,但是如果你想利用課余時間多了解美國的文化,多和別人接觸,那么在國內從接到Offer到出國之前的這段時間就最好多學一些東西,比如說AP什么的。另外除了課業方面,也可以查缺補漏充實下自己的知識儲備,比如我出國前雖然學過6年的鋼琴,但是到了國外發現很多音樂方面術語還是不會,所以就使得剛開始時雖然自己在這方面知道不少,卻沒法和人聊得開。如果你喜歡藝術,體育什么的,那至少要知道維特魯威人的英文怎么說,知道點球,越位之類的用英文怎么表達。
充分利用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與高中不同,上了大學以后,各種名目的社團都會出現在你面前供你選擇;沒有喜歡的,沒問題,如果你想開個新的社團,比如什么“指環王愛好者協會”之類的學校也會支持。關鍵的在于如果你想在大學期間發展自己的leadership,認識更多的人,讓之后求職的簡歷好看,那么我建議在出國前充分利用時間來發展下自己的一些特長。除了特長之外,一些出國必備的知識也應進行儲備,比如說怎么做飯,開車,女生要演出的話怎么化妝等等。
與實事保持同步:雖說在做SAT寫作時我們說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話題,但是真到了美國,就會發現這邊的學生對政治,國際關系之類的興趣是無窮的。當我說沈陽軍區在集結兵力應對朝鮮問題的時候,關于中美,中朝,美朝關系我們談了大概半個小時。而也有一次,我問一個來自泰國清邁的同學說“你們家有沒有受到紅衫軍起義的影響”他竟然完全不知道我在說什么。我想如果自己家的事情還要外國人告訴的話畢竟還是很尷尬的。
建立完善自己的關系網絡:我想這大概是個普遍的現象 – 小學的同學好久不聯系,等到人到了高中發現就此失去此人消息了;知道家長認識的某個人在從事自己想做的行業,但因為疏于聯系,到了想找實習的時候,又不好意思向人開口。在國內尚且如此,在國外這種緊張的生活中就更是如此了。所以,我建議完善一下自己的人際網絡,在人人上搜一搜同學加個好友,出國后逢年過節或者過生日的時候發個祝福;自己在外不能打長途的話拜托家長多和你今后將要從事的這個行業的人交流,掌握一下國內這個行業的最新動向;自己也要在回國度假的時候多和這些人談談,大多數的時候都會得到很多經驗之談和一些你今后可以用來從眾人當中脫穎而出的獨特見解。
關鍵字:沈陽SAT 美國高考